硕士点介绍
学术硕士学位点简介
来源:350vip8888新葡的京集团 浏览人数: 发布时间:2024-07-01
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
数学
物理学
“数学”学位点
350vip8888新葡的京集团数学学科于 2003 年获批应用数学硕士点,为350vip8888新葡的京集团首批硕士点, 2018 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与优化、概率与统计 5 个二级学科方向,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学科方向设置齐全,覆盖面广,先后获批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一流学科(B类)、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浙江省高校一流本科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浙江省特色专业、浙江省统计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地震局卫星三频信标温州工作站等平台,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 C+的优良成绩。
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所在的350vip8888新葡的京集团坐落于中国数学家之乡——温州,有明显的区域优势,拥有一支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现有硕士生导师近 30 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兼职院士、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省万人计划、省千人计划,浙江省新世纪 151 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高级人才10余人,韩国全南大学兼职博导3 人,350vip8888新葡的京集团“瓯江特聘教授”13 人。他们不仅在数学发展的前沿基础和应用领域里取得了多项有影响的成果,并且多位教授是其专业领域里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近 5 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项目 30 余项,在国内外著名数学期刊,如 Advances in Math.,Transactions of AMS., J. Functional Anal,Math. Ann.,SIAM J.Numer. Anal., Nonlinearity, Adv. Differential Equations, J. Differential Equations, Math. Comp., Numer. Math.,《中国科学》、《数学学报》 等上发表 SCI、EI 论文 120 余篇,研究成果曾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350vip8888新葡的京集团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适应 21 世纪科学发展需求的数学研究人才。掌握主攻方向的基本知识,对本方向的研究课题和重要文献有系统的了解;思路敏捷、勇于创新,对本方向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独立承担并完成自选或导师指导的有较高水平的研究课题,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毕业后能从事本专业或与本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高等院校或中学的教科研工作等。近几年,生源质量逐步提高,部分生源来自厦门大学、湘潭大学等国内名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本科学已培养硕士研究生近 400 余名,其中 1 人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40余毕业生进入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 985/211 高校攻读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到美国密歇根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外高校任教并担任博士生导师,在国内外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附一:主要研究方向情况
1、基础数学。基础数学研究数学本身的基本概念与结构,传统上分为分析、代数与几何三个方向。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后既可以到科研部门、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以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从事富有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基础数学研究领域包括数论、代数学及相关领域、几何、拓扑、图论与组合数学等,本研究方向在相关的研究上保持着相当活跃度。近年来在Transactions of AMS, Adv. Math., Math. Ann., Math. Z., J. Functional Anal.等权威数学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相关教师多次应邀在国内外重要会议上做学术报告。近5年主持了包括6项国家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在内十几项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培养的研究生在Geom. Dedicata, Math. Phy. Anal. Geom., Nonliear Anal. RWA等杂志发表SCI论文数篇。
2、应用数学。应用数学方向主要以近代分析知识为基础,研究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唯一性以及渐近性态,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组)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流体力学、生态学等)均有广泛应用。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偏微分方程或常微分方程的较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在某些领域上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科学研究的能力。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偏微分方程、无穷维动力系统、生物数学。应用数学是浙江省“十三五”重点学科,浙江省“十四五”一流学科(B类),该方向师资力量雄厚,有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1人,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1 人,温州市高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新世纪551人才第一层次2人,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经费总额300余万元,在流体力学方程组的渐近行为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工作,在包括SIAM J.Math.Anal.,J Differential Equations,Nonlinearity,Adv. Differential Equations, J. Math. Fluids Mech.,《中国科学》,《数学学报》 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其中ESI 高被引论文两篇。
3、运筹与控制。运筹与控制以数学和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从系统和信息处理的观点出发,研究解决社会、经济、金融、军事、生产管理、计划决策等各种系统的建模、分析、规划、设计、控制及优化问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运筹学与控制论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开创了很多新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形成了一个包括众多分支的学科。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运筹学或控制科学的较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在某些研究方向上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控制理论与应用、模式识别等。该方向科研力量比较雄厚,近五年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际交流1项、青年基金项目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两位入选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三位入选省151人才,在智能系统相关领域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工作,在包括IEEE汇刊(IEEE T-PAMI、IEEE T-IP、IEEE T-IE、IEEE T-C、IEEE T-SMCS、IEEE T-CSVT、IEEE T-NNLS、IEEE T-MI、IEEE T-VT)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20多篇,其中高被引论文两篇。
4、计算数学。计算数学是主要关注有关的数学和逻辑问题怎样由计算机加以有效解决问题。特别是近几十年伴随着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兴起的需求,给计算数学带来了新的研究活力。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能解决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本方向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有限元法、数值代数与符号计算。该方向科研力量比较雄厚,近几年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青年基金项目4项、天元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两位入选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三位入选省151人才,在有限元的超收敛性、自适应性有限元方法、流体问题的有限元方法、变分不等式、大型稀疏矩阵计算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收敛性分析以及符号计算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工作,在 SIAM Numerical Analysis,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Numerische Mathematik,J. Scientific Computing 等国际重要SCI期刊发表论文 20多篇,其中高被引论文两篇。
5、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各种随机现象的本质与内在规律性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学科中各种类型数据的科学的综合处理及统计推断方法,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随机数学核心素养,具有运用随机数学理论及分支知识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调查设计、统计和决策分析等工作。本方向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可靠性统计、图模型、高维数据分析、网络统计、概率论极限理论等。该专业现有导师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近年来,该专业导师在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 Statistics and Its Interface,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 – Theory and Methods,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 Mathematics,Acta Mathematica Sinica, English Series, 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Letters等SCI 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社科项目1项、国家统计局课题1项、浙江省统计局课题 4项、温州市科技局项目4项。
附二:硕士点负责人情况
赵才地,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数学会《数学评论》和德国《数学文摘》评论员, 韩国全南大学应用数学方向兼职博导。 2008 年入选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12 入选温州市“新世纪 551 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和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二层次, 2021年入选温州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面上项目3项,青年基金和天元基金各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 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3项。在 J. Differential Equations,Nonlinearity, Adv. Differential Equations, Z. Angew. Math. Phys., J. Math. Fluids Mech., J Evolution Equations,Quarterly Appl. Math., Discrete Cont. Dyn. Syst., J. Math. Phys., 《中国科学》、《数学学报》等国内外主流数学期刊上发表专业文论文 60 余篇, 其中 SCI收录5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指导30名硕士研究生,其中20名毕业生中有9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人获得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8人到上海交通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物理学”学位点
350vip8888新葡的京集团物理学专业从1979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8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3年获批凝聚态物理硕士点,为350vip8888新葡的京集团首批硕士点;2008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列入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A类;2011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并开始一本招生;2012年成为浙江省优势专业;2018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在2016校友网中国大学最佳专业排名中物理学排名54位。物理学科目前有教师23人,其中教授9人,博士22人,多人次入选省151人才、市551人才等人才工程项目。
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物理学学科形成了以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光学及原子与分子物理为代表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近5年来,承担了以国家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面上项目等为代表的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0余项,共发表SCI、EI论文230余篇,其中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NPG Asia Materials、Nanoscale、Carbon、Soft Matter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本学科与国家和地方的科技经济发展相结合,多方位开展技术应用与转化。参与建设“电气数字化设计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建设“浙江省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与航天研究所合作,承担民用航天及预研项目;与高科技企业联合,开发新型场发射X射线医疗设备等。我们承办了第9届全国软物质与生命物质物理会议、第二届复杂性科学研究会等全国性会议,显示了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
物理学制定了相关的学位点建设方案,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同时,本学科努力在创新载体建设、育人渠道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下工夫,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近5年来,共培养硕士研究生92人, 22人攻读博士学位,其中20人进入清华、复旦、南京大学等985高校及中科院。研究生发表SCI论文40余篇。硕士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声誉。
附一:主要研究方向情况
1、凝聚态物理。本研究方向主要利用纳米技术研究软物质与生命现象中的凝聚态物理。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单分子定量研究,DNA凝聚和电荷逆转等研究是特色研究方向,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学术影响。承担了国家973规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以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了SCI一,二区论文20多篇,研究团队多次在国际和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担任Nature出版集团《Scientific Reports》编委,受邀编写《国家十三五软物质战略研究报告》中《生物大分子的静电学》1章。
2、光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在这两个方向,我们开展了多领域交叉研究,其中典型是在微纳光电物理领域取得突出成绩。本研究方向主要进行碳纳米场发射真空电子与能源器件、新型激光材料性能与器件、新型太阳能技术、自旋微纳电子器件等的研究,取得较好成绩,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8项(包括重点国际合作项目、杰青协作项目等)、省自然基金及公益项目7项,与航天研究所合作承担民用航天与预言项目,与企业进行了场发射X射线电子源的联合开发。获得一系列高水平成果,包括发表Nature-NPG Asia Materials、Nanoscale、Carbon等SCI一区文章,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
3、理论物理。本研究方向包括高分子统计理论和量子信息与调控两个方向。高分子统计理论方向:主要采用统计理论和模拟方法来研究复杂体系例如高分子等在各种环境下的微观结构,并分析它们的力学、光学性能,涉及传统的高斯链和非传统高斯链。量子信息与调控方向:研究内容有量子纠缠与量子非局域性、量子体系与量子相变、量子纠缠表象理论、量子计算理论研究等;该方向获得国家自然基金6项,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A、Soft Matter等期刊发表一系列高水平成果。
附二:硕士点负责人、主要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情况
1、硕士点负责人
李士本,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4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2003年3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4月入职350vip8888新葡的京集团(原温州师范学院)物理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 期间,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在浙江大学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物理系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软凝聚态物理的理论与模拟的研究,采用平均场理论统计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来研究柔性或刚柔嵌段聚合物、生物大分子等软凝聚态体系在各种环境条件 (本体、受限、溶液和外加场等)下的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能(光伏性能、力学性能等)。近年来,本人与国内外相关课题组保持紧密联系,主持相关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在Soft Matter、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Langmuir 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近年来,教学方面主要承担力学、大学物理等本科生课程,高分子物理、现代科学技术等研究生课程。
2、主要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杨光参,博士、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1997年8月毕业于中科院理论物理所,获博士学位。1997年9月至1999年9月中科院物理所博士后; 1999年9月至2004年11月在美国Tulane大学、芝加哥大学、南卡罗来那大学从事研究;2004年11月以学术带头人引进到350vip8888新葡的京集团工作。从事半经典理论、界面附近和微腔中的光诱导过程、量子混沌、光合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等课题的研究,现在主要开展软凝聚态物理和生物物理研究。在界面光剥离和DNA电荷逆转等研究方向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作为学术骨干参加国家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Soft matter、Physical review系列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70多篇论文,单篇SCI引用超过50。2008年浙江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任英国自然出版集团《Scientific Reports》编委,担任国内外多种期刊的审稿人,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多年承担研究生精品课程《计算物理》和《生物物理基础》等课程。
董长昆,博士、瓯江特聘教授,国防真空低温技术与物理终点实验室兼职博导,微纳结构与光电器件所所长。1985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1990年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硕士学位,2003年获Old Dominion大学(美)物理博士学位。1985年至1996年在航天510所工作。1996年至2010年在美国杰佛逊国家实验室、北卡大学、Xintek纳米公司等学习工作。主要从事碳纳米管电子传输与吸附性能、碳纳米场发射物理电子器件、真空微纳电子学、碳纳米能源器件等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在Nanoscale、Applied Physics Letters、Carbo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项目、面上项目、杰青协作、航天预研项目等10余项,主持美国联邦政府纳米课题5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荣获国防科学技术奖2项,起草国家和航天标准6项。中国真空学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专委,温州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专家。承担本科《大学物理》、留学生《Physics》等及研究生课程。
柯见洪,博士、教授,1990年9月至1994年7月就读浙江大学,获学士学位;1994年9月至1997年4月就读浙江大学,获硕士学位。2005年9月至2009年7月就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1年7月至2012年1月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04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2006年晋升教授。Physical Review系列、Physica A、Chinese Physics Letters等学术期刊的特邀审稿人。主要从事复杂系统动力学(演化博弈、多体系统的反应动力学等)的研究。近年来,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主持多项人才基金项目。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hysical Review E等重要期刊上发表五十余篇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研究成果曾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
万里,博士,教授。199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得本科学历。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于2002年获得凝聚态博士学位。后赴德国固态电子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于2004年初进入350vip8888新葡的京集团工作至今。从事凝聚态物理以及纳米液体等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利用非平衡态理论研究低维热输运性质,以及通过调制固液界面的纳米结构实现受限液体的有效输运。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Rhys.Rev.X,Phys. Rev. E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38篇,被引用326次,h因子为10。近年来主要承担大学物理,固体物理等课程教学。
姜年权,博士、教授,2004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学位。从事量子信息、新能源、超导理论的研究,目前主要采用量子理论研究量子态的产生、关联以及操纵的相关理论方案,研究构建超导量子计算机中央处理器有效理论方案;探索新能源技术的理论及实现方法;研究超导的作用机制与理论模式。近5年来,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SCI学术论文20余篇。近5年来主要承担大学物理等本科生课程和高等量子力学、量子光学、量子信息物理以及理论专题等研究生课程。
何林李,博士、副教授,350vip8888新葡的京集团副院长。2011年获浙江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从事高分子物理的理论与模拟的研究工作。主要采用自洽场理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嵌段共聚物、聚合物/纳米颗粒等体系在外界环境诱导下的自组装行为、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表面改性。2016年入选温州市“551”人才工程。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与面上)、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温州科技计划项目。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发表学术期刊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SCI期刊论文20余篇。应邀成为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Polymer等期刊邀请审稿人。近5年来主要承担大学物理、理论力学等本科生课程和凝聚态物理专题、计算物理、分子模拟等研究生课程。
王艳伟,博士、副教授,物理系系主任,2011年获山东师范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单分子检测与操纵,是指在单分子水平上对生物大分子的行为(包括构象变化、相互作用、相互识别等)进行实时、动态检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操纵、调控等。自工作以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获得温州市551第三层次人才和2015年温州市自然优秀论文一等奖。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SCI一区论文2篇,二区论文2篇,其他论文10余篇。曾承担研究生生物物理及大分子实验方法等课程,主要承担本科生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等。
冉诗勇,博士,副教授,2007年获中科院物理所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软物质物理, 近年来研究集中在DNA聚电解质构象转变以及单分子操纵装置研制等方向。主要利用所搭建的单分子磁镊装置以及其他研究手段如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DNA分子在不同体系中的构象转变行为。工作以来主持并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结题1项。近五年来发表SCI论文13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7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授权1项。承担大学物理实验、大学物理、凝聚态物理专题等课程教学。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其中毕业获得学位3名。
朱海永,博士、副教授,2007年获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2010年以学术骨干引进到350vip8888新葡的京集团,期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入选温州市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和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从事激光物理与非线性光学研究,目前主要开展受激拉曼散射与二阶混频等非线性光学变频性能、调Q与锁模脉冲激光性能的研究。特别在利用受激拉曼散射原理实现高效拉曼激光器件的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2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员工作。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公益应用技术项目、以及多个省市级人才项目等课题,在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权威SCI.EI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引用上千次,申请专利30余件,并获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福建省优秀学术论文奖等奖项。近年来主要承担激光技术与应用、光电子技术等课程教学。指导的5名毕业研究生全获国家研究生奖学金,3名获省优毕业生荣誉称号。
段延敏,博士、副教授,2012年获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激光与非线性光学变频,主要开展激光基频及二阶、三阶等非线性光学变频性能研究、及新型材料激光性能的研究等。2012年引进到350vip8888新葡的京集团从事科研及教学相关工作,期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学,2016年赴深圳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入选2016年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019年入选350vip8888新葡的京集团“青年新湖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面上项目、省公益应用技术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课题,在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权威SCI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专利10余件。近年来主要承担大学物理、线性代数等本科生课程和非线性光学、高等物理光学等研究生课程教学。
王明锋,博士,高级实验师,2015年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 近年来研究集中在原子系综的自旋压缩与非经典态制备等方向。主要利用光场操控手段实现多体原子系综间的纠缠从而从新布局原子的量子不确定性,并将产生的量子态应用于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工作以来主持并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结题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结题浙江省教育厅项目1项。已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Physical Review A 5篇。承担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教学。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其中毕业获得学位1名。
上一篇:
专业硕士学位点简介